“請進來”培訓,為東盟國家培育農科人才。不久前,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主辦,云南農業大學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和云南農村干部學院承辦的斯里蘭卡現代農業發展高級研修班結業,學員們在學習交流期間,分享了蔬菜、水果、花卉產業發展的相關知識和經驗。面向東盟國家,類似的培訓在云南農業大學舉辦過很多次。通過“請進來”培訓的方式,云南農業大學為東盟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農業實用技術人才。這些人才涵蓋育種、種子生產、農作物高效栽培等領域,在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帶動作用明顯。
送技術出去,推進多邊農業科技合作。云南農大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科技合作與技術輸出,開展以種養技術為主的開發合作,成效顯著。從2009年與老撾農林部合作建立“中國云南農業大學老撾玉米科技示范園”開始,云南農大先后與多個東盟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了項目合作。通過在當地建立研究所、在當地審定品種、在當地建設制種基地、在當地銷售種子的模式,云南農大玉米育種專家紀韻祚的團隊已在東盟各國審定玉米新品種21個,推廣500余萬畝,增收8.8億元。此外,云南農大稻作研究所完成了對緬甸7省的考察,篩選優質米株系125個,其中兩個香軟米秈稻品系已進入試驗示范階段;該校煙草學院幫助老撾進行特色煙葉開發,在老撾多省開展田間小區試驗和示范驗證,生產高質量的煙葉;該校動物科技學院與老撾科技部生態與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開展“老撾地方良種家雞資源發掘、保護與利用”研究,向老撾方面援助先進實用的家雞養殖與培育技術。
立項做研究,為農業“走出去”提供咨詢。去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大教授朱有勇領銜的“我國西南地區糧食安全與東盟農業科技合作戰略問題研究”項目啟動。該項目以中國—東盟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政策為主線,重點收集老撾、越南、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政府有關對外農業合作與科技交流的法律、政策及規定等,研究分析有利于我國農業“走出去”的外部環境,為將來我國西南地區乃至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戰略咨詢。近年來,云南農大還先后與老撾國立大學、商務部等合作,進行東盟國家農業投資情況及政策建設、農業企業開展境外農業合作的投資方式與政策建議等研究,為云南企業“走出去”提供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