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對蠟像館的種種好奇和疑問,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并采訪了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的相關人士和一些明星,以探究名人蠟像們奇妙的“幕后”生活。
■揭秘制作:瞳孔內的放射狀線條都是以水彩手繪而成,甚至細微到連眼白內的微絲血管都要用紅色的幼絲線做出來。而蠟像的發型則是按照樣本,先找尋類似發質的真人頭發,再經由手工造出毛囊,一根一根地植入蠟像內,然后經過清洗、裁剪,最后是梳理發型,“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蠟像連明星腦袋上的旋兒都仿造得一模一樣。”
說起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為自己制作蠟像的過程,崔健忍不住訴苦:“量身過程將近四個小時,如同催眠。”但是,與體操明星李小鵬相比,崔健已經算是難度相當小了,最新亮相的李小鵬的蠟像可是倒立在雙杠上,重現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獲得世界冠軍時千鈞一發的瞬間。
李小鵬的蠟像是怎么制作出來的?難道李小鵬倒立著被測量了四個小時?北青報記者采訪了杜莎夫人蠟像館亞洲蠟像維護經理Amanda女士。她告訴記者,在確定要為某位名人制作蠟像后,杜莎夫人蠟像館會與名人進行溝通,討論采取怎樣的造型。李小鵬的造型當然是選取其體育生涯中最有意義的那一刻。隨后,杜莎夫人蠟像館會從英國總部派出專門的量身團隊,包括塑像師、攝影師等。一般而言,測量一個明星,至少要積累200個左右的數據,還要360度無死角地拍攝,“李小鵬必須重現他的經典動作,但是,他在這幾個小時內并非一動不動地倒立,那樣的話就比奧運會還殘酷了。事實上,李小鵬只要多倒立幾次就行,他中間可以喝口水,歇一歇,我們有專門的措施來保證測量數據不會走樣。”
讓明星感覺難熬的造型測量其實只是第一步,Amanda告訴記者,隨后的內容就要細致化了,包括眼睛的顏色、頭發的質地、手指的長度、骨頭的間距、肌肉的質感,“我們從英國帶來了各種頭發、眼球、皮膚來進行現場的匹配。”
數據“原材料”都齊備后,雕塑師們就要開始在位于倫敦的制作工坊里埋頭苦干了。他們按照記錄的數據和拍攝的照片,先用黏土捏出蠟像的頭部,然后敷上石膏制出頭部的模具,然后在石膏模內灌入熱蠟,待冷卻后除去石膏模,蠟像的頭部原形就定型了,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做出雙手和雙腳。而軀干初期的制作還需要金屬骨架的支撐,后期則由玻璃纖維代替。
形體具備了,就要開始傳神,點睛之筆必不可少。比如,瞳孔內的放射狀線條都是以水彩手繪而成,甚至細微到連眼白內的微絲血管都要用紅色的幼絲線做出來。而蠟像的發型則是按照樣本,先找尋類似發質的真人頭發,再經由手工造出毛囊,一根一根地植入蠟像內,然后經過清洗、裁剪,最后是梳理發型。Amanda告訴記者:“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蠟像連明星腦袋上的旋兒都仿造得一模一樣。”
要讓蠟像看起來如真人一般活靈活現,全身皮膚的著色也必不可少。根據黃種人的膚色或名人自身的皮膚特點,塑像師會調配出合適的顏色替蠟像涂上油彩。這種油彩會令蠟像全身呈現一種皮膚特有的透明質感,然后再根據各人的肌理紋路對色彩進行微調處理。最后一步,就是將頭部及四肢安裝在玻璃纖維制成的身軀上,完成整體的拼裝。“由此可見,這是個浩大的工程,要幾十人一起協作。”Amanda告訴記者,“做一個蠟像一般要四到六個月的時間,一尊名人蠟像的成本在人民幣150萬元左右。”
杜莎夫人蠟像館在制作過程中是否有秘而不宣的配方?Amanda笑道:“做蠟像的材料肯定是非常講究的,但杜莎夫人蠟像之所以出名還是得益于精確的測量。”而在“閱歷”了那么多明星之后,在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所有明星里,Amanda最欣賞的是中國明星黃曉明,“他的外形很帥氣,眼神很深邃,讓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