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中概股復蘇的日子里,排隊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擁有此類感受者甚多,微博、獵豹、聚美、京東均演繹了不同程度的資本榮耀,但歡聲笑語并非全部,在高調的互聯網赴美IPO大軍中,暗藏不少不確定因素,比如上市折戟的觸控科技、概念老邁的智聯招聘以及試圖以新故事重啟上市的迅雷。
游戲股出海依舊不景氣
“慘勝如敗,我只要大贏。”觸控科技CEO陳昊芝如此表達對資本市場的不滿。在一連串鮮衣怒馬的上市狂歡中,這種情緒并不多見。
在遞交IPO申請一個月且選定了上市地點和股票代碼后,觸控科技還是選擇了暫緩上市,只不過將繼續保持招股書公開遞交的狀態。
不滿情緒來自于對觸控科技估值的差異。“僅游戲業務我們有大于中國手游6.7億美元市值的業務;引擎業務,一年前亞馬遜給我們開出引擎收購的Term是6億美元(當時我們還不是全球第一),兩個部分相加有超過13億美元的公司價值,我們卻只能被認定為純游戲公司,且利潤低于同行,按5.4億美元的定價上市。”陳昊芝在內部信中大倒苦水。
盡管依賴“捕魚達人”等熱門游戲起家,但陳昊芝一直不愿觸控科技被認定為游戲公司,而是一家移動平臺公司,包括三個核心組成部分:移動內容開發解決方案、移動娛樂內容、移動內容發行和變現。
但資本市場只買內容和發行的賬,將觸控科技圈定在游戲股的概念上。事實上,盡管陳昊芝反復突出其跨平臺游戲引擎Cocos的價值,但該部分體現在營收貢獻上的比例依舊不明朗。該公司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手游收入占比達到98%,是典型的游戲公司特征。
“雖然他們在極力宣傳游戲引擎而引發的平臺故事,但還是有點晚,至少趕不上上市的節奏,自然不被資本市場看重”,有分析人士如是指出。
易觀國際的分析則認為,未來觸控科技在引擎方面將繼續有一個高投入的過程,但同時在游戲引擎方面難以做到規模化變現,而資本方面的壓力也將逐步增大,在接下來的兩年,觸控科技將面臨巨大的將概念落地的壓力。
“隨著人口紅利的衰減,資本市場留給游戲概念股的機會不超過2016年。無論從資本退出的角度抑或市場的角度,留給觸控科技將概念變為現實的時間將不超過兩年,兩年間觸控科技的平臺化進程、引擎變現能力將成為團隊面臨的重要考驗。”易觀國際認為,游戲概念股資本市場的熱度將持續下降。
老牌招聘業務賭博上市
如果說觸控科技是夾在游戲和平臺之間的尷尬存在,那么智聯招聘則是一個更為老牌的上市概念。
十年前,前程無憂上市,確立了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三足鼎立的網絡招聘市場格局,多年以來變動一直不大。而在2011年,智聯招聘等試圖沖擊上市,但恰逢市況不佳。
“這是現在的大勢,大家對資本市場的信心比較好。”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夢子這樣看待重啟上市的智聯招聘。
從財報上看,滴水不漏的財務數據也并不能表明此時上市有特殊需求。作為毛利率較高的行業,智聯招聘一直保持著盈利節奏,且股權結構簡單(澳大利亞在線招聘巨頭Seek持股近80%)。
原因只能從外部找。孫夢子坦言:“與十年前相比,智聯招聘的模式沒有太大變化,難以讓投資者信服。” 舉賢網董事長王尚峰曾表示,傳統的招聘網站是基于廣告的形式,即企業付費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信息,而招聘網站并不負責職位的真實性和時效性。一方面導致求職者需要投遞大量的職位才能獲得面試資格,另一方面HR需要審閱大量的簡歷才能發現符合條件的求職者。
易觀國際分析網絡招聘市場認為,市場整體增長已經降下來,天花板即將出現。一線城市需求量比較大的市場已經出現了轉變,綜合型平臺類型的招聘網站不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給企業和應聘者的信息量都太雜,耗費的成本越來越高。而且招聘網站推廣的模式都是依靠流量,沒有更好地獲取用戶的擴張手段。
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垂直類的、細分類的網站。數字英才從行業垂直細分,獵聘網、拉鉤網等以獵頭服務向用戶收費的形式進行嘗試,甚至58同城、趕集網也開始從服務行業等低端招聘市場切入。
相對而言,專注白領階層等受教育群體的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想象空間不大。孫夢子認為,借助既有流量、用戶和品牌優勢,智聯招聘需要盡快向垂直領域和移動互聯網轉型。
迅雷模式的再度轉身
三年前與智聯招聘同樣暫緩上市的還有迅雷、盛大文學。而今迅雷也選擇重啟,但講述的故事已經與過往不同。
招股書披露,在收入模式方面,迅雷目前的主要收入由云計算訂購服務(迅雷會員服務)、在線廣告、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主要是游戲)三部分構成,云計算訂購服務是大頭。不難看出,云計算、云服務成為迅雷重啟上市的新概念和最大籌碼。
反觀三年前,借助下載和迅雷看看,迅雷的主打概念是影音視頻,最大競爭對手也瞄準了優酷土豆。但時運不濟的迅雷只能在目送優酷、土豆上市后遭遇中概股冬天冷封。
時隔三年,視頻行業競爭依舊不明朗,也確實不新鮮。未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位置的迅雷很難靠此博取資本市場熱情。因此,拿出新的資本故事至關重要。
事實上,在免費當道的中國互聯網江湖,迅雷是少有的擁有實打實會員付費場景的企業,另一家則是巨無霸騰訊。一個十分明顯的趨勢是,迅雷面向用戶收費的會員服務收入占比逐年增長,成為收入支柱與增長引擎,而在線廣告、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兩項收入占比則逐年下降。
而圍繞會員服務,迅雷拿出了云計算、云服務的新故事,一方面借助于其既有下載和增值業務,另一方面則搭上了智能硬件和新靠山小米公司的快車。招股書披露,小米風投占股27.2%,成為迅雷第一大股東,如果加上同為雷軍旗下的金山軟件所持12.2%股份,迅雷無疑成為雷軍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米+金山+迅雷,這是如今互聯網江湖常見的云服務平臺。在小米路由器、小米電視等智能硬件寵兒的身上,迅雷和金山的云業務身影一直聯袂出現。而借助小米公司的平臺夢想,迅雷這樣的最忠實小伙伴也被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但這需要時間進行檢驗。
北京商報記者 張緒旺
游戲股出海依舊不景氣
“慘勝如敗,我只要大贏。”觸控科技CEO陳昊芝如此表達對資本市場的不滿。在一連串鮮衣怒馬的上市狂歡中,這種情緒并不多見。
在遞交IPO申請一個月且選定了上市地點和股票代碼后,觸控科技還是選擇了暫緩上市,只不過將繼續保持招股書公開遞交的狀態。
不滿情緒來自于對觸控科技估值的差異。“僅游戲業務我們有大于中國手游6.7億美元市值的業務;引擎業務,一年前亞馬遜給我們開出引擎收購的Term是6億美元(當時我們還不是全球第一),兩個部分相加有超過13億美元的公司價值,我們卻只能被認定為純游戲公司,且利潤低于同行,按5.4億美元的定價上市。”陳昊芝在內部信中大倒苦水。
盡管依賴“捕魚達人”等熱門游戲起家,但陳昊芝一直不愿觸控科技被認定為游戲公司,而是一家移動平臺公司,包括三個核心組成部分:移動內容開發解決方案、移動娛樂內容、移動內容發行和變現。
但資本市場只買內容和發行的賬,將觸控科技圈定在游戲股的概念上。事實上,盡管陳昊芝反復突出其跨平臺游戲引擎Cocos的價值,但該部分體現在營收貢獻上的比例依舊不明朗。該公司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手游收入占比達到98%,是典型的游戲公司特征。
“雖然他們在極力宣傳游戲引擎而引發的平臺故事,但還是有點晚,至少趕不上上市的節奏,自然不被資本市場看重”,有分析人士如是指出。
易觀國際的分析則認為,未來觸控科技在引擎方面將繼續有一個高投入的過程,但同時在游戲引擎方面難以做到規模化變現,而資本方面的壓力也將逐步增大,在接下來的兩年,觸控科技將面臨巨大的將概念落地的壓力。
“隨著人口紅利的衰減,資本市場留給游戲概念股的機會不超過2016年。無論從資本退出的角度抑或市場的角度,留給觸控科技將概念變為現實的時間將不超過兩年,兩年間觸控科技的平臺化進程、引擎變現能力將成為團隊面臨的重要考驗。”易觀國際認為,游戲概念股資本市場的熱度將持續下降。
老牌招聘業務賭博上市
如果說觸控科技是夾在游戲和平臺之間的尷尬存在,那么智聯招聘則是一個更為老牌的上市概念。
十年前,前程無憂上市,確立了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三足鼎立的網絡招聘市場格局,多年以來變動一直不大。而在2011年,智聯招聘等試圖沖擊上市,但恰逢市況不佳。
“這是現在的大勢,大家對資本市場的信心比較好。”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夢子這樣看待重啟上市的智聯招聘。
從財報上看,滴水不漏的財務數據也并不能表明此時上市有特殊需求。作為毛利率較高的行業,智聯招聘一直保持著盈利節奏,且股權結構簡單(澳大利亞在線招聘巨頭Seek持股近80%)。
原因只能從外部找。孫夢子坦言:“與十年前相比,智聯招聘的模式沒有太大變化,難以讓投資者信服。” 舉賢網董事長王尚峰曾表示,傳統的招聘網站是基于廣告的形式,即企業付費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信息,而招聘網站并不負責職位的真實性和時效性。一方面導致求職者需要投遞大量的職位才能獲得面試資格,另一方面HR需要審閱大量的簡歷才能發現符合條件的求職者。
易觀國際分析網絡招聘市場認為,市場整體增長已經降下來,天花板即將出現。一線城市需求量比較大的市場已經出現了轉變,綜合型平臺類型的招聘網站不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給企業和應聘者的信息量都太雜,耗費的成本越來越高。而且招聘網站推廣的模式都是依靠流量,沒有更好地獲取用戶的擴張手段。
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垂直類的、細分類的網站。數字英才從行業垂直細分,獵聘網、拉鉤網等以獵頭服務向用戶收費的形式進行嘗試,甚至58同城、趕集網也開始從服務行業等低端招聘市場切入。
相對而言,專注白領階層等受教育群體的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想象空間不大。孫夢子認為,借助既有流量、用戶和品牌優勢,智聯招聘需要盡快向垂直領域和移動互聯網轉型。
迅雷模式的再度轉身
三年前與智聯招聘同樣暫緩上市的還有迅雷、盛大文學。而今迅雷也選擇重啟,但講述的故事已經與過往不同。
招股書披露,在收入模式方面,迅雷目前的主要收入由云計算訂購服務(迅雷會員服務)、在線廣告、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主要是游戲)三部分構成,云計算訂購服務是大頭。不難看出,云計算、云服務成為迅雷重啟上市的新概念和最大籌碼。
反觀三年前,借助下載和迅雷看看,迅雷的主打概念是影音視頻,最大競爭對手也瞄準了優酷土豆。但時運不濟的迅雷只能在目送優酷、土豆上市后遭遇中概股冬天冷封。
時隔三年,視頻行業競爭依舊不明朗,也確實不新鮮。未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位置的迅雷很難靠此博取資本市場熱情。因此,拿出新的資本故事至關重要。
事實上,在免費當道的中國互聯網江湖,迅雷是少有的擁有實打實會員付費場景的企業,另一家則是巨無霸騰訊。一個十分明顯的趨勢是,迅雷面向用戶收費的會員服務收入占比逐年增長,成為收入支柱與增長引擎,而在線廣告、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兩項收入占比則逐年下降。
而圍繞會員服務,迅雷拿出了云計算、云服務的新故事,一方面借助于其既有下載和增值業務,另一方面則搭上了智能硬件和新靠山小米公司的快車。招股書披露,小米風投占股27.2%,成為迅雷第一大股東,如果加上同為雷軍旗下的金山軟件所持12.2%股份,迅雷無疑成為雷軍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米+金山+迅雷,這是如今互聯網江湖常見的云服務平臺。在小米路由器、小米電視等智能硬件寵兒的身上,迅雷和金山的云業務身影一直聯袂出現。而借助小米公司的平臺夢想,迅雷這樣的最忠實小伙伴也被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但這需要時間進行檢驗。
北京商報記者 張緒旺